赞唐山花甲老夫妻徒步考察拍摄陡河桥梁

                      

  唐山网友“光明顶”和“顶嫂视角”是对唐山桥梁有着浓厚兴趣的一对老夫妻,去年3月初开始,老两口曾利用3个月的时间徒步走访陡河上的桥。“我们已经徒步走访了市区陡河上的22座桥,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桥根本查不到历史资料。”面对这样的现状,“光明顶”有些痛心。

  有着百余年历史、并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监修的滦河大铁桥近期一直备受唐山网友们的   在唐山,陡河一直被誉为母亲河,由西北下行穿越唐山市区,蜿蜒百里向东南入渤海。在陡河上,同样分布着大大小小,身姿各异的铁路桥、公路桥,它们承载着唐山连接内外的功能,有很多又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已经花甲之年的唐山网友“光明顶”和“顶嫂视角”是对唐山桥梁有着浓厚兴趣的一对老夫妻,去年3月初开始,老两口曾利用3个月的时间徒步走访陡河上的桥,从不同角度为这些桥梁拍照,并研究这些桥梁的历史。“我们已经徒步走访了市区陡河上的22座桥,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桥根本查不到历史资料,不知这些桥建于何时,也无从查起何人所建。”面对这样的现状,“光明顶”有些痛心。

                      那些承载着城市灵动记忆的陡河桥

  “光明顶”名叫杨磊,是开滦博物馆研究员,一直对唐山以及开滦的历史颇有研究;“顶嫂视角”名叫赵丽英,是开滦退休职工,唐山老年大学摄影班学员。这对对生活、对历史有着执着追求的伉俪在一次大城山爬山活动中,在山顶鸟瞰陡河上漂亮宏伟的的钢厂大铁路桥时,无比兴奋。这样的一次“偶遇”引燃了老两口儿徒步踏访陡河桥的热情。

  4月30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经历了前段时间身体不适,尚处身体恢复期的“顶嫂视角”在老伴儿“光明顶”的陪伴下,背上相机,再次探访距离家所在地不远的陡河上的胜利桥、钢厂大铁路桥以及七(七道桥)滦(滦县)线通过唐山市内陡河、在风雨中已坚守百年的两座铁路桥。因喜爱与惦念,这样的踏访与研究已经成为老两口儿的常态。去年3月,已花甲之年的老两口儿以胜利桥为起点,利用周末时光,溯河而上,徒步考察陡河上的一座座桥梁,用相机从不同视角拍摄,并搜集整理相关桥的资料,老两口儿先后连续徒步考察了三个月,直到“顶嫂视角”身体有恙,目前已拍摄到了荆马地区的荆马大桥。

  在唐山人熟知的新华公路桥向南不到米的地方,阳光照耀下,七滦线通过唐山市内陡河的两座铁路桥粗壮的枕木上依然发亮的沥青折射着太阳的光芒。虽然已分别历经了多年和90余年的风霜雪雨,但在这些防朽、防水的沥青保护下,两座铁道桥的枕木依然结实牢固。

  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光明顶”习惯性地分别称呼这两座铁路桥为北桥和南桥,两座桥之间相距仅三四米远。北桥为一条单线铁路桥,南桥是一条铁路复线桥。虽然已经退出了曾经的历史角色,褪去了往昔繁忙,但两条铁路桥均为在用线路,偶有列车驶过,火车车轮的常年摩擦,让历经百年的铁轨依然散发着金属的光芒。闲暇下来的南桥和北桥更多的时候,在静默中守望着向南、向北两个方向陡河上其他的桥梁,守望着唐山这座城市在日出日落的轮回中繁荣发展。

  “七滦线通过唐山市内陡河的这两座铁路桥,现在虽已退出国家铁路网运营,但它们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唐山铁路工务段仍利用它通行着铁路通勤车,沿线的一些企业也需要通过这条铁路运输一些货物,开滦的煤炭有时也需要通过它来运输。”“光明顶”说。

  北桥和南桥是“光明顶”和“顶嫂视角”老两口儿较衷爱研究的两座陡河上的桥梁,也是他们已考察过的陡河上资格最老的桥梁。“这两座桥的北桥建于清末的年,比詹天佑修建的滦河大铁桥还要早6年。史料记载,此桥为唐胥铁路首次向东延展至古冶而建,以运输即将建成投产的林西矿所生产的煤炭。年建成的北桥是金达设计的,其桥墩由大块条石砌成,坚固无比,历经年唐山大地震,竟安然无恙,堪称建桥史上的奇迹。在拍摄这座桥时,我和老伴儿曾巧遇绿皮通勤火车隆隆驶过,尽管绿皮车不如和谐号漂亮和快速,但它却在证明着中国最古老的铁路依然活力尚在。南桥建于年,是这条铁路扩展为复线时所建,桥墩用水泥铸成,一样经受住了唐山大地震的考验。”在踏访过程中,“光明顶”一直在搜集和整理桥梁的历史资料,北桥和南桥的历史,让这位衷爱历史研究的学者心情曾一度激动。“主要是分别历经了百余年和近百年,又遭遇过唐山大地震,这两座铁路桥没有遭到损毁,应该是唐山所剩为数极少的震前建筑,算得上是文物古迹建筑了。”

  站立在两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北桥和南桥之上,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美好天气里,向南不远处的大虹桥和向北的新华公路桥、钢厂大铁路桥与这两座资格最古老的陡河上的铁路桥同河相望。

  在“光明顶”和“顶嫂视角”看来,钢厂大铁路桥是一座有着恢宏气势的美丽壮观大桥。“我们拍摄过程中就曾偶遇新人以此为背景拍摄婚纱照,由于其气势恢宏,也经常吸引摄影发烧友到这里搞艺术创作。”

  “如果说北桥和南桥两座大铁路桥是我们老两口徒步考察到的陡河上最有历史文物价值的桥梁,那么钢厂大铁路桥应该是其中最漂亮的一座。”受宏伟气势的吸引,钢厂大铁桥成为了“光明顶”和“顶嫂视角”从不同角度拍摄照片最多的一座陡河上的桥梁。

                      “胜利桥”唤起诸多往昔记忆

  提及陡河上的胜利桥,之于外地人来说,对胜利桥的认知,也许只有“7?28”唐山大地震胜利桥震断、折入水中的黑白图片,而之于唐山人来说,却往往会勾起诸多往昔记忆。

  土生土长的老辈唐山人更习惯于称呼胜利桥为吉祥桥,因为在更早的时候,这座桥取名于南北方向的吉祥路,后来随着东西方向的胜利路延伸,这座桥才改名为胜利桥。

  “胜利桥过去是沟通唐山市内与东矿区最重要的一座公路桥梁,现在有了新华东道上的新华公路桥,胜利桥的作用已较以前减低不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唐山人,在“光明顶”的人生轨迹中,胜利桥更是给他留下了诸多无法抹去的人生记忆。

  胜利桥是“光明顶”与“顶嫂视角”此次徒步考察陡河桥中,走访的比较年轻的一座桥,但所谓的年轻也只是因为现在的胜利桥是近年来翻建的新桥。“震前的胜利桥只有现在桥面的半幅宽,过去的桥墩也没有现在这么敦实。在我的记忆里,震前的胜利桥是在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而更早些的胜利桥(吉祥桥)也经历了从木桥到石桥,再到水泥桥的诸多变革。”

  “光明顶”坦言,此次徒步考察之行以胜利桥为起点,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名气最大,更多的是它承载他们这代人诸多的记忆。上世纪60年代,随着全国各地修复河道,生活在陡河岸边的“光明顶”曾在胜利桥南侧参与过挖修陡河、加高堤坝,也曾与小伙伴儿们相约在距离胜利桥不远的陡河里洗澡、游泳、摸虾、摸蛤,如今回忆,依然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上世纪70年代初,刚刚到林西矿参加工作不久,我每逢周末骑自行车跑家,胜利桥是必经之路。”对于“光明顶”来说,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那场毁灭性的大地震。

  “7?28”大地震将唐山夷为平地,而当时在林西矿工作的“光明顶”和工友们最初以为只是古冶的震灾最为严重,直到“7?28”当天晚上他才从跑回来的工友口中得知,市区震毁的更为严重。年7月29日早6点左右,“光明顶”与一位工友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往市区,去营救母亲、妹妹和已怀孕7个月的妻子。

  “当时胜利桥中间已折断入水,我和工友就带着自行车从折断的桥过去的,他拉我一把,我拉他一把,连抻带拽两个人才过了断桥,鞋子和自行车都过水了,当时人的能力真是大。”“光明顶”说,最为可贵的是,当年前来抗震救灾的东北部队也是通过这座震毁的桥梁上搭建的浮桥进入市区进行抢险救援的。所以在“光明顶”看来,胜利桥承载许多唐山苦难的经历,也因此被唐山人最为看重。

  如今,胜利桥依然繁忙的车辆车往,桥两侧的风景也较其他陡河沿线桥梁要美丽和整洁,胜利桥双向宽阔的路面,以及林立于水中密集敦实的桥墩也让人们感受着城市变化的美好。

                      那些无从查起的桥历史

  在“顶嫂视角”的记忆里,家乡唐山永不失美丽元素,所以自从退休后,她和老伴儿通过参加徒步等户外活动,不断发掘着唐山的美,并用相机随时拍下影像,留作珍藏。这样的经历,也让她和老伴儿的晚年生活越发丰富多彩。“桥是城市点缀的美丽元素,再加上它所承担的城市功能,以及个别桥所具有的历史传奇色彩,这些桥就更让人着迷了!”虽然经历了前段时间的身体不适,但只要一提及那些陡河桥,“顶嫂视角”就难掩兴奋之情。三个月的时间里,“顶嫂视角”和老伴儿“光明顶”还溯河而上,徒步考察和拍摄了陡河上的华新桥、大虹桥、利民桥、电厂桥、建华桥、荣华桥、长宁桥、河茵道桥、河北桥、屈庄桥等诸多桥梁。拍摄的图片已经有千余张,每次拍摄回来,“顶嫂视角”都会将这些图片处理至深夜。

  对于徒步考察和拍摄,“顶嫂视角”和“光明顶”付出了足够的热情。但每次徒步考察往往带有美丽的心情,却并没能每次都带回美丽的结果。在整个徒步考察过程中,“顶嫂视角”负责全程拍摄,老伴“光明顶”则负责在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并进行文字整理。但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桥查不到历史资料,不知这些桥建于何时,何人所建。

  “我们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一直在现场寻找一些有关桥名称和历史的记载,但令人很失望,大部分桥在现场没有任何文字,只有河茵道桥,屈庄大桥两座桥有名称记载,钢厂公路桥也是我们在现场几番寻找之后,在栏杆上发现记载有建设的年代。”“光明顶”一直很注重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但在与老伴儿踏访市区陡河桥的过程中,他和老伴却很难在实地和网络上查找到桥的史料记载,这些桥官方历史情况介绍大多处于空白,这样的现状让老两口儿有些痛心。

  “我和老伴儿是土生土长的唐山人,但很多桥我们也叫不上名字。在踏访过程中,我们除了拍照并在现场查找一些文字记载的蛛丝马迹外,更多的时候是向附近的老乡尤其是年长的人打听桥的名称和历史。”“顶嫂视角”说。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座桥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我们从附近一位老者口中得知,这座桥过去叫春光桥,曾得名于附近一个名叫春光的饭馆,后来春光桥改为朝阳桥,以连接的朝阳道命名。还有胜利桥应该算是唐山比较有名且比较有传奇色彩的一座桥了吧,但也很难查到一些官方的资料,只能从网络上搜集到一些地震中被震毁的图片。”针对钢厂大铁路桥,“光明顶”还特意翻阅过有关志书,但并没有找到相关的史料记载。

                      “唐山关于桥文化的开发、保护、研究还非常薄弱”

  在每次徒步考察、拍摄回来,“顶嫂视角”都会第一时间将收获的桥的照片发到网上,也因此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和好奇,看到“南桥”和“北桥”的照片时,很多网友惊呼“想不到唐山还有大地震没有震毁的清代桥梁,要求文管部门申报‘国家保护单位’加以呵护,要求旅游部门进行保护开发,丰富唐山的工业旅游资源。”

  “光明顶”坦言:“唐山关于桥文化的开发、保护、研究是非常薄弱的。桥梁建筑在城市建设中与河相点缀,是非常漂亮的元素,更可贵的是,有些桥梁历史久远,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尤其是曾惨遭大地震摧残的城市,尚有震前的桥梁完好无损,屹立不倒,这本身是桥梁史上的奇迹,这样的桥梁为数极少了,然而文字记载很少,这是一个比较悲哀的现实,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   “像南桥和北桥这样历史久远又历经地震坚不可摧的桥梁,应该纳入唐山旅游开发的一个重点项目,尤其是这里交通方便,加上北面不远是启新旅游景区,附近又有开滦博物馆,拥有这样的资源是一座城市值得庆幸的事情。”“光明顶”说,待老伴儿身体恢复,他们会继续拍摄、考察陡河上其他的桥梁。

记者:闫漪 编辑;涛涛

赞赏

长按







































有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
文案编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zx.com/lxxxw/62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