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这样的人,香港再也没有了

作者/陈廿榛

第一次知道林夕是在七八岁时的寒假,我每晚拿着小本本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97版《天龙八部》。片头曲《难念的经》一响起,我就眼耳手并用努力抄歌词。

这首歌语速飞快,用词典雅,对当时幼小的我是个超级大挑战。

感谢林夕,锻炼了我的速记本领,并且让我凭着从《难念的经》里学来的生僻字成功博得语文老师的喜欢。也是因为对林夕的印象始于这首侠气纵横的歌词,后来听到学校广播里唱《红豆》,为“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一句惊艳时,完全想不到,这竟是同一人所做。

有时候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

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风格多变的确是林夕区别于众多作词人的一个特点。这对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修翻译出身,原名梁伟文的他来说,并非难事。

80年代中期出道的他取了一个很美的笔名—林夕,开始了他三十多年间写出四千多首歌词的黄金时代。

从早年的《皇后大道东》、《似是故人来》到后来的《无间道》,再有给陈晓东的《武林中人》,给哥哥的《追》,给杨千嬅的《亦舒说》,给《风云—雄霸天下》的插曲《虫儿飞》。

林夕词横跨社会现实纵行武侠传奇,既可写情人心事也可作理性点拨,难怪有人说林夕词里有着太多人的青春。

俗尘渺渺

天意茫茫

将你共我分开

断肠字点点

风雨声连连

似是故人来

一追再追

只想追赶生命里一分一秒

原来多么可笑

你是真正目标

记得中学快要毕业时,大家互相写同学录,很多人喜欢用林夕的歌词作为赠语。

我的女同桌一笔一划认真抄过《十年》的歌词送给暗恋的男孩。年少时不敢说出口的感情,被藏在了歌词后面,得到是幸运,得不到就是青春。

我也一直记着中考前的最后一天,大家整理桌子收拾考场,同桌她把一叠草稿纸扔进垃圾桶,每一页上都写着“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这一句。

多年后同学聚会再唱《十年》时同桌还感慨过,当时年纪小听不懂歌词里想说的话。要等谈过几次恋爱,走过几次弯路才会明白歌词的最后几句才是人生,“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才明白我的眼泪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

林夕也说过他是在人生经历许多后才能写出这一句。《十年》面世时已经是林夕入行的第十六年,香港填词圈也由“二林一黄”三足鼎立,变成林夕(原名梁伟文)与黄伟文“两个伟文”撑起江山。

十年之后

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只是那种温柔

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曾看过有人说作词人的黄金阶段一般是十年,而林夕超出旁人的旺盛创作力,除了他本身对填词的极度热爱以外,和他的“敏感与自虐”也不无关系。

林夕的敏感是有迹可循的,他是父亲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也恰好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出生在父母一天到晚吵架的家庭里,林夕的原生家庭并不算幸福。

也许是天性通透,林夕后来在演讲里提到如何面对,“与其吵无用的架,倒不如看《红楼梦》了解人生”。

看,林夕用他自己的例子在教我们如何面对原生家庭的伤害:对伤痛释怀,找到自己所热爱。把原本由伤害带来的敏感化作歌词里的细腻婉转,来处是伤口,去处则是治愈。恰似泰戈尔所写:“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也许全世界我也可以忘记

就是不愿意失去你的消息

你掌心的痣

我总记得在哪里

事实上,林夕的确也是以歌回馈世界的,如果说总计数百项的奖是官方认可的话,那“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林夕”这句话就是歌迷赠他的最高奖。

因为他把感情里的悲喜酸甜都写尽了,把林夕写的歌排列组合,就是一场爱情成住坏空的全部细节。而这对林夕本人来说,也许就是所谓的“自虐”了,只有俯下身去再次感受自己的伤口,才可能让受过同样情伤的人产生共鸣。

虽然林夕多次“澄清”不要把歌词和他的生活混为一谈,可实在喜欢他的人总能从他的歌词里发现跟他生活有关的蛛丝马迹。这里有一个绕不开的人,自然就是黄生。一曲《绵绵》几乎是把虚化的心事全部道尽:“从前为了不想失约连病都不敢痛,到哪一天才回想起来我蠢。”

从来未爱你绵绵

可惜我爱怀念尤其是代我伤心的唱片

从来未爱你但永远为任何人奉献

从来没细心数清楚一个夏雨天

一次愉快的睡眠断多少发线

与这句歌词形成对照的,恰好是写给杨千嬅的《再见二丁目》。相传是林夕与黄相约去东京看U2演唱会,对方未能赴约,林夕在二丁目独自等待后有感写下这首歌。

《绵绵》是里为了赴约不敢生病的小心翼翼,最后却变成《再见二丁目》中被放鸽子后的痛苦。他在歌词里写“原来过得很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如能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衫薄”,未尝不是对自己的宽慰。

在此后的一次访谈中,林夕曾说过,开始写完《再见二丁目》时会觉得好惨,“现在回看,人生就是这样,没什么大不了”。

满街脚步突然静了

满天柏树突然没有动摇

这一刹我只需要一罐热茶吧

那味道似是什么都不紧要

令人心疼的是,常把“什么都不是”“没什么大不了”这种洒脱话挂嘴边的林夕,却一度被焦虑症所折磨。那一年哥哥刚刚去世,林夕常常自责,如果自己给他写些达观的词一切会不会改变。他总是这样忧虑很多,为朋友的事,也为社会上的事。

所以林夕会患焦虑症其实并不是件意外的事情。如果他一直悲天,只写风花雪月,也能达到如高晓松所称赞的“林夕有个本事,就是你觉得这句就是金句,他后面还有”这个高度。

偏偏林夕并不止步于此,作为一个社会责任感极强的人,林夕认为“作为媒体人,如果不关心、不留意社会现象,那就是不负责任”。他总是想着要用自己的人生体悟去开解人,悲天和悯人,他逐渐开始倾向于后者。

在市场青睐情歌的情况下林夕写过《黑择明》,写过《六月飞霜》。幸好有个陈奕迅,能不计其它把他写的歌唱出来,但这还远远不够。歌词无法再容纳他的想法与观点,他就开始写杂文,到了一定数量再出书。写词的人很多,同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却不多。这样的林夕让人不由得不珍惜。

谁明白这异象六月飞霜

个个笑得哀伤

谁又会鉴定谁正常

不知替哪个着想

欲求未满

剩下砒霜当菜汁分享

犹如吞仙丹上月亮

谁有胆可设想这世间下场

记得有一位网友曾这样评价《难念的经》,他说,“这样的歌词怕是再也写不出来了。”

我觉得话倒也不能说死,但林夕可以驾驭多种风格,是香港乐坛巅峰期的作词人中流砥柱(之一),也见证着现在港乐的下坡路,而除此之外,他还做过十几年香港商台创作的总监,在投资方面还很有头脑,玩得转娱乐,出得了书……

成就一个林夕,天赋才情自不能缺,时代的配合也少不了,像他这样的人,香港不会再有了。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晌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近期文章

?最好的爱,是陌生人的爱。

?世间所有相遇都可能是永别

?我一直想遇见你。

?自从有了这台全球最小的咖啡机,就再也没去过咖啡馆

微博

花边阅读

x

文艺连萌

一个人的文艺生活,一群人的阅读陪伴

有温度,不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zx.com/lxxxw/161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