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着绿衣,美景入眼帘。漫步在时下的塞北小镇,宽敞洁净的村道连起整个村庄,绿树掩映的农家院落整洁,人房前屋后花木繁茂、绿意盎然,处处乡韵悠悠、村风融融。
伴随袅袅炊烟和燕语莺啼,林西县林西镇冬不冷村村民王军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把院里院外打扫干净、收拾整齐,然后把垃圾分类装好,投放到门口的垃圾回收箱。每天早上六点,村里的垃圾收集车都会随着悦耳的音乐声准时出现。
富美乡村的和谐画卷冬不冷村党总支书记张连铎说:“起初村里要搞环境治理,王军还有些不以为然,他家散养的鸡鸭门前乱窜,房前屋后堆的全是柴草杂物,生活垃圾随手乱丢,每次批评他,都会以‘正经活都干不完,哪有精力天天搞卫生’进行推脱。通过村里不断做工作,加上治理效果的不断显现,村民们尝到了环境治理的甜头,他越来越认可这项工作,现在带头干、监督干。”
为打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林西镇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探索“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突破口,组织动员村民主动落实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通过张贴“红黑榜”、落实积分奖励、修订村规民约等措施,使广大群众实现了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主动干”思想和行动的蜕变。
干净整洁的街道“咱们二组和八组路面沉陷,原有的排洪渠年久失修,积水严重,既影响村容村貌还影响出行。咱们党员要和镇里面争取资金支持维修路基,再带头重新疏通排洪渠。”黄河子村老党员李然在庭院议事会上说道,随即就如何做好积水路段的排洪问题村干部和党员们展开热烈讨论。黄河子村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座谈会,把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摆在“桌面上”,大伙一起商量着办,共同解决。这是林西镇用好“自治”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的生动实践。
林西镇围绕基层治理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探索和实践,有效解决了乡村治理“谁来治”“怎么治”“治什么”“治不好怎么办”等问题。
产业腾飞、生态秀美、治理有效、乡风醇厚。如今,一股发展的热浪正在这块土地缓缓流淌,一幅富美乡村的和谐画卷正在这片沃野徐徐展开。
人居环境整治出成果来源:深读赤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