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十二吐乡业态兴旺日子美涵育文

初冬的阳光和煦轻柔,穿行在林西县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的乡间小路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园区市场工人忙碌的身影、设施暖棚农户丰收的欢歌、农家小院村民幸福的笑脸,绘就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产业旺起来村民富起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十二吐乡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园素有“菜篮子”的美誉。近年来,该乡大力发展设施番茄产业。随着产业的落地见效,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甩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征程中,尝到产业甜头的十二吐乡干部群众始终坚信:“产业引路,振兴有门!”走进产业园区,道路两旁是成片的设施暖棚。棚内王华两口子正在用水肥一体化设备对株番茄进行补水、增肥。这几日,赶上进秧、上水肥一体化设备,王华一家忙得不可开交。王华说,这样的忙碌日子才是他想要的好日子。年,沐浴着易地搬迁的春风,王华一家来到产业园集中安置区。“好政策让我们摘了穷帽子、种上了红柿子、过上了好日子。一出门,路是平平展展的,打开水龙头哗啦啦就有自来水,太幸福了!”王华妻子说。“我觉得设施农业是条可行的路子,现在我们十二吐乡家家户户都种大棚!干啥都不容易,自己种棚有吃有喝,真是挺好的!”经过两年发展,王华家每年稳定收入可以达到8万元。如今又安装了最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了精准滴灌、科学施肥,预计每亩节支约元。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全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年我们为户引进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技术,一方面节约了大量人工,另一方面蔬菜还能提早上市,产量预计也可以提高20%,价格自然也就提上去了,打破了以往靠天吃饭的传统。”十二吐乡副乡长林成虎说。“过去浇水施肥,老百姓是费心又费神。现在有了智能设备,轻轻一拧开关,又省事、又省劲。”十二吐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杨晓娟介绍,今年安装的这一批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不仅能高效达到肥效,还能降低用工成本。“我们正着手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这个设备可以实现精准滴灌、科学施肥,预计每亩增收元左右。”水流带着肥料从几条主管道洒在田间,像一根根“毛细血管”,为番茄秧苗输送养分。紧挨着王华家的兰国利夫妇也正准备给小秧苗二次“加餐”。“我们今年通过水肥一体化,养分、水分跟不上的秧苗也不怕长不好了,用水用肥都精准,产量价格也差不了。”兰国利说。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将灌溉和施肥融为一体,把“浇地”变为“浇苗”,让养分不断,为土地增肥,使百姓减负,打造“节本增效”新模式,全面助力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文明润乡风村庄美起来从晨曦微露到斜阳落山,漫步在十二吐乡,文明踪影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街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广告随处可见;党群服务中心前,尊老护苗的暖心画面映入眼帘;一次次走进百姓的志愿活动,为十二吐乡注入文明活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从来不是‘形象工程’,而是一个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我们十二吐注重人居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视文明素质提升!”十二吐乡党委宣传委员杨卓说。这几天,从外地上学回来的于小杰刚到村口,就惊喜地发现家里又变样了。没有坑洼的柏油路,热闹的文化广场,自家靓丽的院墙,水冲式厕所也配上了,生产生活环境焕然一新!“从小就生活在这,每次回家都有新变化,环境越来越好。”于小杰说。“以前柴火乱堆放、垃圾胡乱扔、鸡鸭牲畜随便在村里溜达,一出门就一股味。现在可不一样了,全村一整治,街巷干净整洁不说,家家户户都自觉打扫。每天出门,心情都好。”说起这里的变化,大家有说不完的话。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十二吐乡坚持软件硬件两手抓,力求产业文明样样强。先后清理整治路面72处,清理各类垃圾0.55万吨,取缔违法占地12处,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户,建成乡村驿站3处,修砌防洪渠延长米,采购垃圾清运收储设备台(套),建设垃圾转运站(房)13处,开展爱国卫生百日行动和周末大扫除等清洁活动40余场,做到道路硬化、街道亮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能源清洁化、村庄绿化美化,实现村庄“净起来”。同步组织开展“美丽庭院”“十星级文明户”等表彰活动,发挥“党支部引领+网格化管理+志愿服务+村民自治”四方共治的治理优势,营造人人讲卫生、家家奔小康的和谐氛围,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村庄“美起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暖人心、聚人气的活动,一个个“幸福大礼包”,改善着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共同擦亮十二吐乡的文明底色。风貌留乡愁宜居也宜游蓝天白云之下,青瓦白墙之间……在沟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孟显友,坐在自家院里,怎么也想不到,跟穷“斗”了一辈子,通过移民搬迁住进了红顶洋房。孟显友这回真“有”了,有大棚,有活干,有花墙,有小院。“既有房住,又有活干,干啥也方便。”孟显友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像孟显友这样享受移民搬迁政策红利的家庭在十二吐乡有户人。他们告别沟里漏雨掉渣、冬冷夏热的旧房,搬进有水冲厕所、贴着瓷砖的新房,开启幸福新生活。傍晚,村民们早早来到文化公园广场上,唱歌、锻炼、跳舞,笑声回荡在村庄的大街小巷。“公交、公园、小超市,通水、通电、通气……从要啥没啥变成现在的要啥有啥,再也不是过去了,我们农村生活也不差。”村民周二虎说。为加快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力促“文产旅”融合发展,年十二吐乡通过有序引导和政策支持,投资万元,占地亩,建设涵盖农产品展示中心、电商直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番茄仿生科普基地、生态涵养林荫栈道等集观光、采摘、科研多功能于一体的番茄文化主题公园一处,把“小番茄”做成了乡村振兴的“大文章”。将更多的就业机会留在了农村,更多的增值收益留给了农民,让辖区群众也吃上了“旅游饭”!搬出来是好事,但最大的担忧仍然来自生活的压力。“为了让群众满意,我们一直扎实抓好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恰逢今年乡里依托设施番茄产业建设文化主题公园,我们因地制宜,在原有基础上,把移民安置区的外墙进行了整体修葺,既让百姓过得更舒心,又能形成特色移民村景观。”十二吐乡副乡长王宏丽说。有需求就有市场,依托番茄文化主题公园,乡亲们紧紧抓住产业发展所创造的新商机,有的搞起了特色采摘,有的入股公园民宿发展旅游,有的入驻直播做起电商,有的在园区打岔绕秧……历经蝶变,如今的十二吐乡,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再也不是“老七区”“穷窝子”,变成了番茄特色小镇、设施产业大乡,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杨卓郭贺李梦宇)THEQRCODE感|谢|关|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zx.com/lxxjd/155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