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白茅根的功效作用
甘,寒。入肺、胃、膀胱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本品能凉血生津、清热止血,又能人膀胱利水,导热下行,所以对热病烦渴、尿血及肾病水肿尿血者宜用。
1.凉血止血:①用于热邪犯肺咳嗽吐血者,常与芦根、黄芩同用。②用于急慢性肾炎尿血者,常与茯苓、黄柏同用。
2.清热通淋:用于膀胱湿热引起的热淋、尿急尿痛、溺色黄赤、小腹拘急胀痛,常配车前子、萹蓄、瞿麦。
3.利尿消肿:用于急性肾炎水肿,常与浮萍、玉米须、车前子同用。
4.利湿退黄: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常与茵陈、栀子同用,有清热利湿、利尿退黄之效。
白茅根与芦根,皆为甘寒凉润之品,均能入肺胃之经而有清热之功。白茅根偏清伏热,凉血止血,又能益胃止渴、清热利水,且味甘而不腻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为治疗因热所致之上、下诸失血之良药;芦根中空多液,偏清气分之热,既善养阴清肺、宁嗽止咳,又能清胃生津、止渴止呕。二者鲜品入药,治疗效果更好。
1.配生地黄:白茅根甘寒入血分,凉血透邪,善能化瘀利水,生地黄入血分,清热凉血、滋阴生津,两者合用,凉而不
滞.透邪外出,对热入营血诸证用之最宜。
2.配藕节:白茅根清肺胃之热,散热除风,凉血止血,尤善治尿血,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津,能清血中伏热而止血;藕节鲜用凉血止血,干用收涩止血兼有化瘀之效,故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炒炭用止血力更强,两药合用,凉血止血力增强,可治风热犯肺、肺络受伤之咳血,或移热小肠之尿血。
3.配石膏:白茅根甘寒,功能清热生津,善于透发脏腑郁热、并有凉血利水之功;石膏辛甘大寒,善清肺胃之热,能除烦止渴,并可解肌达表,使邪外透。二药相须相辅,有较好的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之功,且具有清热不伤阴、益阴不腻胃、不留邪之优点。
4.配赤小豆:白茅根甘寒凉润,能清血分之热,有利水通淋、导热下行之功,且清而不过、利而不猛;赤小豆甘酸性平,善于下行,能利水道,使水湿清泄而消肿,并能清热解毒。二药同用,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
5.配车前子:白茅根甘寒,为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品;车前子甘寒滑利,性善降泄,既能利水道、消水肿,又能别清浊、导湿热,二药合用,能起协同作用,有较好的利水通淋、凉血止血之效。
6.配芦根:白茅根与芦根皆为甘寒凉润之品,均能入肺胃之经而具清热解毒之功。白茅根入血分,偏清伏热,凉血止血,又能益胃止渴,清热利水,且味甘而不腻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为治疗因热所致之上、下诸失血之良药;芦根中空多液,偏清气分之热,既善养阴清肺,宁嗽止咳,又能清胃生津,止渴止呕,清润不腻,无恋邪之虑。二药同用,相须相辅,气血双清,清热生津功强,对气血热炽、阴津不足者,最为适宜。
虚寒者忌用。
内服:15~30克,入煎剂,亦可鲜品30~60克捣汁服。
白茅根Baimaogen
《神农本草经》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洗净,晒干,切段生用。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煎服,9~30g,鲜品加倍,以鲜品为佳,可捣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置干燥处。
白茅根、芦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小便淋痛,且常相须为用。然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而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优。
白茅根
茅根,丝毛草根,丝草根,白花茅根,苏茅根,
寒,甘。归肺、胃、膀胱经。
急诊科常用药
凉血止血理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衄血、牙龈出血、咯血、吐血、尿血,热病烦渴,热淋涩痛,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急性肾炎水肿,以及各种癌症阴津亏损,出现口干、口渴。
煎服,9-30克,鲜品30-60克,以鲜品为佳。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Imperatacyindrica(L.)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根茎。全国多数地区均有分布。春季苗未出土或秋后苗枯时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切短节生用。
《本经》:“茅根,味甘寒。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其苗主下水。一名兰根,一名茹根。生山谷,田野。”
《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本草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具有凉小肠功效。
孙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