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景观--秀美清泉岩
清泉岩始辟于宋代,讫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初始,僧人利用一块巨大的天然石棚,略加构筑而成,称“丹霞洞天”。明成化年间,僧人伯成重修了旧址,构筑了石室禅房、院墙,改称“蓬莱深处”。明万历初,嘉靖进土、官广东监察司佥事陈梧(漳浦人),归休后隐居于此,于旧址东南百余米处辟地重新构筑了庙宇,始名“清泉岩”,自号“清泉翁”,留下二方珍贵的摩崖石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清泉始隐八首’。清代的蔡溎、蔡新兄弟等也多次出资整修。解放后,庙宇重修过,年进行大修,庙宇现为钢筋水泥结构,保持岩寺风格,分大殿和门厅,两边设厢房和庑廊,天井中间是放生池,大殿正中释加牟尼佛像金碧辉煌。晨钟启明,暮鼓唱晚,香烟日夜缭绕,游客络绎不绝。四周青山,“两涧泉声喧佛国,一天秋色散梁岗;”山寂静而鸟鸣喧,涧清幽而梵音旋。古往今来,清泉依石而迂回穿流,瀑布贴崖而飞流直下。
起始于宋代的清泉岩摩崖石刻,享誉中外。蔡新亲书石刻“登临驻节”和御笔“觉岸”二字,负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狂草书体“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更是奇葩,引人入胜。明清石刻,这里再向读者介绍的还有:“蓬莱深处”、“清泉洞”、“渐隔尘寰”、“九鲤飞踪”(少见的阳刻石碑)、“蟠桃坞”、“茂林修竹”、“清泉岩传灯遗产记”。
清泉岩,集自然景观之美与人文艺术之胜于一体,享誉八闽。
乘凉不忘植树人,笔者向读者简介二位与清泉岩深缘的浦邑先贤:
陳梧,明代嘉靖二十年(年)進士,號我峰,縣城西塔巷(即准提室巷)人,任廣東按察司僉事,世稱“陳我峰”。晚年修建漳浦古城墙西门段,归休后隐居于清泉岩,于旧址东南百余米处辟地重新构筑了庙宇,始名“清泉岩”,自称“清泉翁”,并镌刻摩崖石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清泉始隱》詩八首遺留至今。这位不怕得罪上司、不怕被削职,以法严绳贪官、猾吏乡贤,是漳浦人的骄傲。陈梧生母程粹然,晋江人,出生名门巨家,颇闻图史之训,端庄有仪,嫁给漳浦陈则武,她三十三岁生陈梧,且为独子,钟爱无比,但不溺爱,严督其读书成人。陈梧登进士,要去广东任官,她嘱咐说:“要直做好官,不可曲三尺阿比上下。”后来,陈梧因对岭南的贪官、猾吏严绳以法,反被中伤,也得罪上司,被削职回家,程粹然笑着说:“我所以教汝直为好官,但其术不可长久任官,尔被削职是预料中的事,不要后悔。”程氏堪称贤母。陈梧事母至孝,为世人所敬佩,世传陈梧的“竹芦马”被其母骑死变枯竹的故事,虽属神话,但也是陈梧对母亲极端孝顺的表现。程粹然死后,陈梧无比哀痛,在京仔社后父母坟前建风木亭,取《韩诗外传》中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意,表示他对父母亲的怀念。其墓、亭今已废,而尚存地名“风木亭”。
《漳浦县志》记载,嘉靖三十八年倭寇犯境,知县刘钦命见城墙单薄,恐怕抵御不了进攻,因此拆墙重建。这事正好发生在陈梧归休在家的时候,他当是出钱出力参与西南角城墙的重建,将城墙向外移出几丈。西湖村面向鹿溪平原向东方直对旗山鼓山之间的鹿溪通道,形成一道山隙,海风那山隙吹来,被认为是有伤“风水”的“风拔”。新移出的城墙刚好挡住“风拔”,从此,西湖蔡姓科宦茂盛,出了蔡世远、蔡新叔侄二帝师,成了科举仕宦的望族。绥安镇留下“陈我峰围城,给蔡家人造福”的彦语。
蔡新(~年),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漳浦(今漳浦县大南坂下楼村林西墘,即清泉岩山脚下的一个村庄)人,两朝帝师,官至礼部尚书兼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国子监事务、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授太子太师、兼任《四库全书》正总裁,是闽南地区任官职最高、任职时间最长的名宦。
蔡新与清泉岩有不解之缘。他的父亲、叔父均是清泉岩下的读书人。蔡新未出仕前,也利用佛寺为读书处。乾隆《漳州府志》记载“乾隆大学士蔡新在清泉岩建二书室”,现也不存遗址。只有一处石壁上镌“觉岸”两大字,上部正中携“乾隆御笔”篆印,下面镌“赠臣蔡新”字样,可见原是乾隆皇帝手书赠给蔡新的横幅,蔡新将其摹刻在这里。也许这石壁原来就是蔡新所建书室的后壁,后来书室坍废,而石壁上镌字至今完好。旁有“登临驻节”石刻,是时为大学士的蔡新至此登临而镌。清泉岩因蔡溎、蔡新昆仲的捐建而扩充,因蔡新而得“御笔”,清泉岩因“御笔”而增辉。请君细阅蔡溎建立的《清泉岩传灯遗产记》:
清泉岩传灯遗产记:楷书石碑,矗排,阴刻,石碑高厘米、宽70厘米。石碑立在主殿东侧大石面上。为乾隆九年(年)蔡溎立,记载住持功德及庙产。
夫清泉之为佛门香火地也,由来舊矣,前乎惟诚师翁者,代有傅人,详在别録,自师翁振興遺教,为黄檗傅燈以来,歷今又三世矣,夫三世之中,淪桑海田,昔是今非者,不知凡幾,獨念师翁華生道行,间扬正宗,浦人士共见共闻之,外其慎審,付托尤越,寻常萬万者,非新承其澤,无由知师翁付俾之至意,非躬任其责,亦奚知先师受托之苦心,创业守成,浚先辉映,履斯地者,忍忘缔造之艱,承其俊者,罔念贻谋之遺,是尚可以为人子孙乎,师翁置田三石二斗五升种,为本岩香火资,當示寂之顷,召大衆曰:“清泉仍山僧经管,拮據为黄檗继脉地也,今将岩事并田园果木一切物具,付舆从孙永慧住持掌管,凡我子孙须體山僧遺意,毋得混争,此后聽永慧擇賢,子孙世世相傅可也,先师受托以来,日夜兢兢,囝敢失墜,亦于示寂時,将师翁遗产付谦承掌,择人傅授,嗟嗟师翁之嘱,先师也知明处,當可谓克绍遺微矣,先师之付谦也,恩重義长,保无自底,不数有负薪傅乎,爰自受托以来,耕烟墾雨,惴惴焉惟不克任,是懼雖敝墟折蛸,塵芜香稹,不敢轻掷,升斗以胎先人,羞谦這善守使然,亦诸佛列师,冥冥中有以默相之也,今而浚暇雲啸月,为吾事打鼓敲钟,付别人谨延,青岩,印湖,滋園诸老先生到岩照阅,将原田种叁石贰斗伍升,暨岩中一切器物,盡付继席来舟主掌,擇人付托,继继承承,振宗风而绵法派,无负山僧之托,则无负师翁先师两世相傅之苦心矣
室内底塔前洋田仲乙石叁斗,许厝坡垅仔口田种乙斗,伍升,坑仔囗田种乙斗松柏脚田种玖斗,鸟坑垅田种肆斗,崩山下田种肆斗。
乾隆九年正月谷旦,蔡溎书僧衍谦立石
碑侧刻:淸泉岩山界,上至崗仔岩山,下至田,东至四领山,西至岩坑,其山中山下施主有佃,栽茶杉者,公議一九分佃,栽柏木及菽树者,公議三七分,永以为例,已卯重陽立石。
清泉岩附近有“别有天”佳景,是下布蔡氏开基祖蔡而煜所辟,子孙扩建成别墅,称“别有天”。蔡而煜之孙蔡世远作《别有天记》(载乾隆《漳州府志》),说“蛰龙潭至琉璃洞约八九百步,其中阁一,洞二,小池一,池连洞者三,石似门者三,泉滴于石不绝若线者一,石壁砧 戴草者二,游必半日方竟。”乾隆《漳州府志》载:“蔡世远之子长汭及孙本林就该自然景观筑书屋,命名为水石居,有楼,有亭,重轩曲径,花木交荫,称胜境。”那些楼、亭、轩至民国初年尚存,被讹传为蔡新“六公子”的别墅。池连洞者(今尚存),石洞里之流涧也,洞入口处是两块巨石夹峙清潭,又一巨石在两巨石顶部将清潭覆盖,潭口呈石洞敞开,潭水澜漪潆回,群鱼游戏其间。阴天洞内光线暗淡,潭中似有物若隐若现,“疑为龙,故名蛰龙潭”。潭的上方五六十步处为峭壁崭岩,岩右有石突起,上面既广且平,蔡而煜拟建亭,预名夹流亭。夹流亭南二十多步处建戴石阁,坐在阁中可眺望县城及乡村风光。戴石阁之东有瀑布,下面冲成石井,深不可测。石井西有喷泉,下为喷珠池,左方有琉璃洞…。上世纪末尚存石洞和其他自然景观及摩崖石刻“鸢飞鱼跃”、“砭俗”、“石室”3处。由于本世纪初在此山中建采石场,年迁景换,“别有天”人工建筑如今仅存石室一处。
清泉岩
清泉之字形流在石壁上
清泉岩传灯遗产记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乾隆御笔
始隐八首
别有天池连洞
探访别有天池连洞
别有天池连洞在大石下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下期内容更精彩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