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人社力量托举振兴希望赤峰市人社系

赤峰市万达创业孵化基地

全媒体记者丨宋玉静通讯员丨郭鲁蒙杨晓天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赤峰市人社系统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紧紧抓住全面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奋斗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积极建设“创业赤峰”特色工程,努力在基层形成人才、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用心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民生答卷。

鼓励就业帮扶载体吸纳就业

虎年春节期间,赤峰籍大学生李学回家过年,走亲戚途中看到了赤峰数字创意产教融合基地门前“在赤峰,搞数创,养娘、买房、找对象”的标语。他反复品味这句朗朗上口、朴实又接地气的广告词,隔日便约上几位同他一样即将大学毕业的好友,来到赤峰市就业服务中心咨询,当即达成了就业意向。

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是赤峰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充分利用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契机,依托赤峰数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基础,结合赤峰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作出的科学选择,也是发展区域化、产业数字化、经济链条化赋予赤峰的时代使命。

赤峰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为了使数创产业与赤峰共生共长、互促互融,我市筹建运营赤峰数字创意产教融合基地,占地35亩,成为赤峰数字经济发展新地标。孵化数字创意企业,构建产业集群,旨在打造中国数创产业蓝领基地,自运营以来,赤峰数字创意产教融合基地引入一线城市数字创意总监级人才23人,培养行业人才人,安置就业人;洽谈合作高校41所,引入青年人才近人;孵化数字创意工作室及企业75家,导入80余家国内科技、数字创意类头部企业业务,累计实现产值余万元。

年末,在赤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荐下,赤峰数字创意产教融合基地创新实施的“产教融合模式”(1个“数创产业”,“产、学、孵”3个环节、“中高职毕业生、社会灵活就业人员、专业数字技术人员”3类青年)被中国就业促进会评选为“搭建新型服务平台,加快规范化零工市场建设”型年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及地方就业创新事件,标志着我市新型创业就业服务开花结果。

年,市人社部门在全市建设就业扶贫车间76家,吸纳就业人,其中脱贫人口人,累计发放奖补资金万元,年产值达到1.9亿元。

巴林左旗扶贫车间

打造培树劳务品牌

从敖汉旗走出的全国人大代表薛志国,20多年来带领赤峰籍农牧民工在北京市望京区从事保安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余人的保安队伍,“望京保安”成为闻名全国的劳务品牌,薛志国也成为我市在京务工人员的一面旗帜、一盏明灯。

近年来,我市人社部门围绕“一旗一品”打造劳务品牌,不断扩大转移就业,围绕品牌打造实施“质量战略”和“精品战略”,狠抓农牧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积极构建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求的培训体系,已经在全市打造15个有特色、有口碑、有规模的优秀劳务品牌,其中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2个,市级10个,形成了品牌带就业、就业促增收的良性循环,有效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品牌化发展。仅敖汉旗从事架线的工人就有4.3万人,经纪人多人,施工队伍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赴土耳其、苏丹、蒙古等国家施工。

少康笤帚制品有限公司技能大赛现场

同时,我市深化京蒙协作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利用对口帮扶地区的资金和人才优势,通过专场招聘会、技能培训、发放稳岗补贴等方式,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引导农村牧区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年12月末,全市通过京蒙劳务协作实现转移就业人,完成年度任务的%。其中脱贫人口人,完成年度任务的%。

在开展分类指导过程中,我市强化综合施策,全力促进就地就业。对于选择就地、就近就业的务工人员,人社部门鼓励本地用工企业积极进行吸纳。推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注重特色培训品牌建设力度,打造了建筑工程、养老护理、家庭服务等8个在自治区有影响力的就业技能培训品牌。截至年底,全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人,完成年度任务的%;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68.5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2%。

敖汉旗京蒙劳务协作招聘会

鼓励返乡入乡创业

林西县的姜彦朋在北京创业22年,有了一定物质积累的他不忘回报家乡,于年返乡创业成立内蒙古鹏顺源食品有限公司,打造了一个集产品研发、种植、深加工多位一体的技术型食品加工企业。姜彦朋本着“新食品时代”健康绿色、低脂低糖的行业发展前景,将甜玉米种植地定在地处北纬43度的林西县,基地种植面积亩。这里昼夜温差大,具有天的无霜生长期,玉米营养价值要比普通玉米高出十至八倍。为保证甜玉米品质,公司统一派发种子,提供技术管理,由农户耕种,统一收购,设定高于市场价的保底价格,仅年就为种植户保底补贴80余万元。这个投资1.2亿元的项目于年正式投产,年销售额达3.18亿元,已安置余人就业,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该项目获得赤峰市第六届创业大赛一等奖、第二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三等奖。

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整体创业环境,制定了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服务补贴等创业政策,及时总结创业工作典型做法,指导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推动创业服务活动开展。市人社部门在推进农牧民返乡创业园建设中,发放农牧民、脱贫劳动力创业贷款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31.5万元,做到了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的总体稳定。

赤峰市第六届创业大赛颁奖典礼

开发公益岗兜底保就业

“自从有了这份工作,生活压力减轻了,生活也变得充实了!”克什克腾旗应昌街道萃英社区居民赵凤林告诉记者:“我因为身体患病不能干重活,社区、街道和旗就业服务中心了解到我的家庭情况后,让我在社区从事保洁工作,今年又给我续签了一年的公益性岗位合同,既让我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也解决了我家庭困难的问题,感谢党和国家重视我们这些就业困难群体!”

年,克什克腾旗就业服务中心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个,发放岗位补贴.31万元。年12月23日,中心给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了岗位补贴,为一年的公益性岗位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市各旗县就业服务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以“树立行业新风,塑公仆形象”为口号,真心真意为民着想,诚心诚意为民解难题,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科学适度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大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同时联合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选聘安置退役军人就业,既为就业困难群体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也凸显了公益性岗位“托底线、救急难、临时性”的属性。

翁牛特旗就业局举办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推进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就业是事关民生福祉的重点工程。公益性岗位犹如一股春风,滋润着人们的心,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年,市人社部门指导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发放岗位补贴.7万元,新建安置点就业服务站79个,帮助名有就业意愿的安置点劳动力实现就业。

此外,市人社系统积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社保费代缴政策衔接,按照元、元标准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体和重度残疾人代缴保费。全市为符合代缴条件的名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89万元,实现了应缴尽缴、应保尽保。

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踏上新征程,全市人社系统将一如既往奋力书写时代答卷,用果敢的作风传递出一心为民的温暖情怀,用坚毅的步伐描绘出民生事业的美好愿景。

新媒体编辑

于红璇孟德彬图片来源丨赤峰市就业局审核

江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zx.com/lxxxw/159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