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土地喜获丰收5栋“沉睡”的暖棚被“唤醒”,变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摇钱树”;位农民,成为村民合作社的股东,每年都有分红;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投喂”,为传统农业加装“科技翅膀”;村集体经济收入年收益万,多轮驱动,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在林西县统部镇两间房村,处处可见“三变改革”带来的美好改变。作为赤峰市“三变”改革市级试点,该村探索“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模式,成为引领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火车头”。农资集采实惠不只一点点“通过集中采购、集中配送,我们让农资实现了厂家直供,有效降低农户购买生产资料的成本。”两间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邢虎介绍。年,统部镇统一采购农资为农户减支.87万元,村集体创收3万元,统一采购饲料吨,为养殖户节省成本20余万元,“统收统销”甜玉米亩,帮种植户增收55万元。实现集体增收、农户节支双赢。“现在正值冬季农闲,我们正在逐村统计年农资用量,每户预交10元定金,就能享受低于市场价的高品质农资,老百姓积极性很高。”统部镇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隋永斌介绍。特色种植提升土地价值两间房村有耕地1.34万亩,过去大多种植玉米,由于土地分散,成本高、收益低。村两委带领村民积极改变发展思路,立足本地资源,对接市场需求,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成立经济股份合作社,发展芦笋种植产业。将土地化零为整,鼓励引导村民以耕地、资金入股,实现“农民不种地、收入不减少、年终有分红”的目标。“种‘芦笋’在咱村真是新鲜事,本来还有顾虑,但是村委会把风险一手揽过去了,我们大家就彻底放心跟着村里干了。”两间房村刘树春勇做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合作社将村民流转的土地租赁给企业统一经营,农户同样也可以回租土地进行自营,按照“资金入股、配股到户、保底分红、共享收益”的原则,推动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产业项目引进后,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外地务工的农民纷纷返乡,农户家庭与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越来越高,形成了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真正实现了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生产托管帮着农民把钱赚“我家里有10亩地,孩子们都在外地,光靠我们老两口也种不动了,我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自己到村里的企业干点力所能及的轻快活,虽然不种地了,但比以前挣的还多。”64岁的两间房村村民王凤柱高兴地说。王凤柱家的土地全部交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托管,从种到收,王凤柱根本不用操心,只管收钱就行。统部镇以“三变”改革、“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为契机,依托种养循环体系,着力从技术集成、农机作业、疾病防控、农产品营销等方向发力,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售”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着力破解“耕地细碎化、种地收益低”等难题,引导土地种植逐步由“条块地”向“一块田”转变,为“全镇一块田”积累经验。“三变”改革,让村民从产业发展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让农村“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努力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安装强劲“引擎”。(杨玉婷、张莹)来源:赤峰市林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