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年5月6日)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做好内蒙古各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不止一次勉励我区各族干部群众,要把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融入自治区改革发展全过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以蒙古马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从而焕发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努力谱写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蒙古马精神是激励新时代我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汇聚自治区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繁荣发展各项事业而奋力拼搏的动力源泉。蒙古马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具体体现。
伟大时代需要崇高精神支撑,伟大事业需要榜样力量引领。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专栏,展现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聚焦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在奋力投身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伟大实践中“身边的榜样”的力量。
农家女赵丽杰辐射带动多户贫困户脱贫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徐永升实习生李晓军
立夏时节,赤峰市林西县荣盛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迎来了杂粮杂豆播种的高潮。在新城子镇双兴村的大梁道子地块,合作社理事长赵丽杰正在和农机手们一起播种黍子。随着深松机和免耕播种机的前行,这片山地梯田被深耕出一条条黝黑的垄行,风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气息,还混杂着青草的香味儿。
今年33岁的农家女赵丽杰,开着两人多高的大型播种机,身上带着一股豪气。她麻利地停了机器跳下车,介绍起了合作社开春以来的播种情况:“今年合作社流转了6亩地,主要种黍子、黄豆、小麦、玉米和荞麦,有一部分是为蒸粘豆包准备的原料,还为乡亲们托管3万亩地,也是种的杂粮杂豆,再有一个星期就全种完了。”
“只要她看好的事,认准了的事,就是吃再大的苦,受再多的累,都会一往无前地向前走!”在丈夫董蒙的眼里,妻子赵丽杰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年,生在呼伦贝尔的赵丽杰跟随参军复员的丈夫,在林西县新城子镇双兴村成了家。刚进村她的心就凉了半截,吃水难、房子破、路不平,手机还没信号。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留守老人,苦耕着几亩薄田。
“不能捧着金碗要饭吃!”身为党员的赵丽杰决心要在种地上做文章。她用婚后仅存的2万元钱买了一台小型拖拉机,流转了上百亩土地,种起了杂粮杂豆。夫妻俩起早贪黑“侍候”地里的庄稼。饿了就着咸菜疙瘩吃点干粮,渴了就喝口凉水。手上磨出的血泡变成厚厚的老茧,掉了一层又一层,钻心地痛。家人心疼,劝她别干了,可倔强的她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了农事之苦的赵丽杰,种田种出了规模,种出了效益。年,赵丽杰注册了“董蒙家庭农牧场”,年成立荣盛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种起了有机杂粮。刚一开始夫妻俩只流转了多亩地,到年已经发展到了2.3万亩。原来只有一台拖拉机,如今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已有大中小型农用机械38台。农业的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极大地降低了杂粮杂豆的耕作成本,使合作社和农户都尝到了甜头,让多名农民人均增收0余元。
双兴村的黍子磨出的黄米面黏性大,山坡地种的红芸豆味道美。如何把这两样杂粮卖出去?还要卖得更好?赵丽杰的想法是,先加工制作黄米面、红芸豆馅的粘豆包,再通过网络,让粘豆包走出山旮旯,进入城里人的餐桌。说干就干,她组织村子里的妇女们,一起包粘豆包。第一锅粘豆包试制成功,刚一掀开锅,黏黏的、香香的、金黄色的粘豆包就让人口齿生津。赵丽杰把制作粘豆包的视频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