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许久的港乐,似乎在近期悄悄有了声响。
肥姐女儿郑欣宜年初拿到大奖肯定。商台叱咤颁奖礼上,黄伟文悠悠上台讲述一个20年的报恩故事,台上台下的人,都听得眼眶发酸。
即将站上《歌手》对战台的杜丽莎和林忆莲师徒,又让人不禁回味起当年港乐繁盛时。
而夹在这些浪起身后,因为“封杀”二字又再被提起的林夕,却变得越来越沉默和透明。
只是恰巧逢着这样一个雪融将春的隆冬,突然想来说一下他的词,他的感情,和我们从他的词作里对他所抱有的、也许曾自以为的误解。
毕竟他的词,曾陪我们走过那么多风风雨雨。
误解一:写过那么多词,却换不到一个人
关于林夕为什么写词总是入木三分?有一种说法是他心头有一根玫瑰刺,这根刺会促使他更深刻地体味到人间冷暖,最终得以手书成章。
这根玫瑰刺,大家都说是黄耀明。信这段的人总以“黄梁一梦”来概称,融合了林夕这笔名和原名梁伟文。
上世纪80年代,时任香港大学中文系助教的梁伟文,以业余填词人身份参加了全港学界歌词创作大赛,用《雨巷》拿下冠军。此后他便以“林夕”为笔名开始了填词生涯。
年,林夕交出了给温拿五虎的《曾经》,从此崭露头角。到了年,林夕已经写出了多首词,开始在香港乐坛拥有属于自己的威望和地位。
但林夕自己却说,“时维一九九三年,与黄耀明共事,是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偿还了身在Raidas,心在达明的心愿。”
年,香港商台叱咤乐坛十周年大奖要选“叱咤殿堂至尊词”,十大词人都自己自选代表作,林夕选了黄耀明的《春光乍泄》,惜败于黄伟文的《活得比你好》。很多年后林夕的徒弟林若宁问他为什么要选这一首,林夕的说法是:“这是明哥久休复出之作,有纪念价值。”
外界总有传言,林夕的歌词当中总有献给黄耀明的字句,比如“黄是你的姓红是你爱的,就当做常识”,又比如“然后得到这姓黄伴侣红着脸背着黄灯浅睡”。甚至连陈奕迅那首《绵绵》都被理解为广东话中“绵绵”的发音近似于“明明”。
有人将这些隐晦表达收集起来,汇集成了一篇《我们都曾亏欠了爱情》,流传甚广,也构成了现今大多数人对林夕的解读基础。
但黄耀明提起来这些,概述为一句“都是八卦”。
而林夕本人的态度也是,在提到“换不到一个人”的典故时,也让粉丝别太认真。“访问的时候我太习惯想一些所谓的金句,容易记得,所以会把那些话讲得翻唱度高一点。”
事实上他许多脍炙人口的苦情歌并非想着执念对象而作,有时候只是基于自己当下的心情。
港乐圈中素有“男不听《七友》,女不听《钟无艳》”的说法,因为这两首词的情绪表达太过卑微,林夕也提过自己边写《七友》边哭,但那缘由都是来自他长期为他人的感情问题服务,但每一个人得到他想要的感情之后,就会慢慢少打了电话,会慢慢疏远。
而林夕写暗恋时想靠近又怕被拒绝那种微妙心情的《怯》,也并非因为自己暗恋某个人才写,而是他在患焦虑症时对着电脑想逃避的心情,对着电脑熬了9个小时,最终静下来花了2小时写出来的。
创作者拥有敏感的神经,但并不是每一刻都要剥掉结好的痂来硬熬血泪。对于林夕和黄耀明,我们不必脑补太多爱得苦痛的故事,而是静静地让那些词句,来讲出我们内心道不出的情绪,就够了。
误解二:林夕只写小情小爱
人们在概述某个人的时候,总喜欢以点总结全面,评价一位创作者亦如是,习惯将他的部分作品归纳出一个整体。
因此听惯了王菲、杨千嬅、古巨基的你我,说起林夕来总觉得他的词作里都是小情小爱的私人情怀。但有证可考的,是林夕已经创作了多首词作,风格多变,并不拘泥于儿女情长。
林夕有个荒谬的童年,父亲有三位太太且疑似有狂躁抑郁症,在林夕的回忆中父亲随时都会暴怒,因此父子关系并不算亲近。7年林夕收录《林夕字传2》中,叶德娴翻唱那版《赤子》,则是林夕在父亲去世后的思念和解脱——“世界太冷了,谁会伸出一双手,围住你再营造暖流,一生人只一个,血脉跳得那样近,而相处如同陌生阔别却又觉得亲。”
TVB版《天龙八部》那首经典主题曲《难念的经》就是林夕的作品,“笑你我枉花光心计,爱竞逐镜花那美丽,怕幸运会转眼远逝,为贪嗔喜恶怒着迷”。这首词作基于通读原作的基础上,结合书中武侠氛围、人物命运、情感纠结以及佛学思想,展现的是镜花水月众生相。
又或者梁汉文的《新闻女郎》中,“当美军要开战时,听你报许多次,你的嘴角有恨意,或者声线有含意;跑呀跑你使我留意,所有动荡大事。谁又无辜死于SARS,可以怎咬字?”提及了美伊战争、非典疫情甚至杨利伟访港,用一首歌完整记述了香港3的所有大事。
对人世的洞悉、对天地的观察都自有角度,这样的人并不该被误解为“小眉小眼”。
误解三:原来你非不快乐
因为写苦情歌上手,又自曝过有焦虑症,于是人们对林夕有误解,总觉得他的词悲悲戚戚,都是暗角落和负能量。
的确有过这样一段时期,林夕写歌多是消极厌世。他给张国荣写的最后几首歌,都是这样的调调,所以林夕一度后悔,在张国荣病情比较严重时,还写一些悲惨的歌给他。
《梦死醉生》里的“有一梦便造多一梦,直到死别都不觉任何阵痛,趁冲动能换到感动,这愉快黑洞苏醒以后谁亦会扑空”;《玻璃之情》里的“随时有块玻璃破碎堕地,勉强下去我会憎你只差那一口气”,都是这样的负面情绪。
3年之后,林夕写的歌词慢慢变成了两个出口,除了发泄悲哀外更重要的是寻找快乐。
《富士山下》的“曾沿着雪路浪游,为何为好事泪流,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我绝不罕有,往街里绕过一周,我便化乌有”被世人鉴赏为“凄美之作”,但林夕更想表达的是劝导听众放下感情和执念的意思。
《不来也不去》的名字化用了佛法中的“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歌词中的“垂头前没缘分丧气,睡到醒才站立得起,盲目过便看到天机,反复往来又在做回自己”也就是讲离离合合很正常,每一个都像没有来过也没有去过,足以灭欲。
至于同样给陈奕迅的《黑择明》,“死也未怕又怕甚么苦戏,不如重温好戏,死亡迟早都找你,切勿凭自己”更是劝导人积极向上,不要轻言放弃。林夕在拿金针奖时也透露过,这首歌也曾帮助过陌生人度过抑郁症,并将其从抑郁症边缘解脱回来。
林夕曾想摆脱那些误解的“无头冤案”,因此拜托陈奕迅,“你可不可以不要把那么多慢歌拿给我写,给一些快乐一点的快歌让我填词吧。”也觉得自己的歌词被误解,听歌的人都有责任。
因此他也写过一本书,就叫《原来你非不快乐》,除了心境总结,也算是对大众误读的另一种提示。
误解四:最爱王菲或千嬅?
设计师有缪斯,导演有御用演员,词作者也当年会有心头好来构成黄金组合。
对很多非港乐爱好者来说,对林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