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症(myotoniacongenita)首先由CharlesBell(年)报道,年丹麦医师Thomsen详细描述了其本人及家族四代的患病情况,故又称Thomsen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临床特征为骨骼肌用力收缩后放松困难,患病率为(0.3~0.6)/10万。
病因及发病机制
Thomsen病是由位于染色体7q35的氯离子通道(chloridechannel,CLCN1)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编码的骨骼肌电压门控性氯离子通道蛋白(chloridechannelprotein)是一跨膜蛋白,对骨骼肌细胞膜内外的氯离子的转运起重要作用。当CLCN1基因点突变引起氯离子通道蛋白主要疏水区的氨基酸替换,使氯离子的通透性降低从而诱发肌强直。
病理
主要病变在骨骼肌,肉眼可见肌肉肥大苍白。光镜下肌纤维肥大,肌浆增多,肌膜内核增多且核中心移位,肌纤维横纹不清,主要累及I型肌纤维,也可见少数肌纤维萎缩,可有肌小管聚集。
临床表现
1.起病年龄多数患者自婴儿期或儿童期起病,也有在青春期起病者。肌强直及肌肥大逐渐进行性加重,在成人期趋于稳定。
.肌强直全身骨骼肌普遍性肌强直患者肢体僵硬、动作笨拙,静息后初次运动较重,如久坐后不能立即站立,静立后不能起步,握手后不能放松日,但重复运动后症状减轻。面部、下颌、舌、咽和上肢肌强直较下肢明显,在寒冷的环境中,上述症状加重。叩击肌肉可见肌球。呼吸肌及尿道括约肌受累可出现呼吸及排尿困难,眼外肌强直可出现斜视或复视。家族中不同患者肌强直的程度差异很大。
3.肌肥大全身骨骼肌普遍性肌肥大,酷似运动员。肌力基本正常,无肌肉萎缩,感觉正常,腱反射存在。
4.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易激动、情绪低落、孤僻、抑郁及强迫观念等。心脏不受累,患者一般能保持工作能力,寿命不受限。
辅助检查
肌电图检查出现肌强直电位,插入电位延长,扬声器发出轰炸机俯冲般或蛙鸣般声响。肌肉活组织检查示肌纤维肥大、核中心移位、横纹欠清。血清肌酶正常,心电图正常。
诊断
根据阳性家族史,临床表现为婴儿期或儿童期起病的全身骨骼肌普遍性肌强直、肌肥大,结合肌电图、肌活检以及血清肌酶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1.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30岁以后起病,肌力减弱、肌萎缩明显,无普遍性肌肥大,有白内障、前额秃发、睾丸菱缩、月经失调等,易与之鉴别。
.其他还应与先天性副肌强直、神经性肌强直、高钾型周期性瘫瘓等肌病鉴别。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可用拉莫三嗪、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普鲁卡因胺、乙酰唑胺(diamox)等减轻肌强直,但不能改善病程和预后。保暖也可使肌强直减轻。
预后
预后良好,寿命不受影响。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诊断学急症处理传染病种系统解剖学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