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万丈朝霞透射云隙,金色的阳光洒满林西的大街小巷。
杨金凤撑着疲倦的身躯走出手术室,看到窗外的朝阳,她伸了伸胳膊,微笑溢上了嘴角。她知道,刚刚结束眼部手术的这个患者,很快就会看到这片阳光,这个多彩的世界又会出现在她的眼前。
眼科的工作是细琐繁杂的,尤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患者,他们中95%以上是老年人,大多数70多岁,最高年龄94岁,因白内障致盲最少都一年以上,多数患者合并全身多种疾病,治疗难度大。
面对各种疑难杂症,杨金凤和她的伙伴们以其超前的医疗意识,感恩的服务理念,开放而平和的心态,博众家之长,不断丰富检查治疗手段,形成了眼科独具特色的诊治技能风格,她们用仁爱感恩之心打开了患者心灵的窗口。仅年10月到年8月,医院眼科共筛查贫困白内障患者例,完成手术例,占同期白内障手术的30%,手术成功率%,复明率%。
“有‘健康扶贫’的好政策,贫困患者现在都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让患者重见光明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杨金凤说。
家住林西县统部镇碧流汰村的董桂枝老人已有85岁高龄,4年前双眼患白内障失明,高血压,冠心病多年。如此高龄且伴随着多种病症,做手术,风险太高,弄不好会危及生命,作为眼科主任的她会承担全部责任,不做手术,老人一定会带着遗憾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怎么办?做,慎重考虑之后,杨金凤毅然做出了决定。
手术时,老人双手摸索着检查台,第一句话就是“闺女,你看大娘的眼睛是瞎透了吗?还能治好不?”“老人家,您眼睛得了白内障,能治好”,杨金凤大声回答老人,可她内心清楚其病情的复杂性:深陷的眼窝,过熟期白内障,棕黑核,前囊下皮质已经钙化伴前囊膜皱缩,加之高龄又合并心血管疾病,这些都在增加手术难度。严格检查、精心会诊、制定应急预案、与家属详细交代病情,沟通意见,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顺利完成!
“主任不容易,咱们又顺利的啃下一块硬骨头”术后,所有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次日复查,当打开纱布时,老人一下子握住杨金凤的手,开心地大声说“我看见啦,看见啦!大娘该咋感谢你呢,丫头,你是好人啊,你得活岁!!”“您老人家更要长寿啊,谢谢您能够配合我完成手术。”杨金凤的眼睛湿润了“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但愿我能够活到岁,能够让更多的人重见光明!”
为了病人,杨金凤牺牲了无数次与亲友团聚的时间,多少个节假日、多少个夜晚,医院手术台前度过的。担任科室主任后,她坚持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下科室、看病人、做手术,以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多少盲人重见了光明。
医者仁心,白衣素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杨金凤说,医院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医生掌握更加精湛的技术,让眼疾患者和常人一样拥有五彩斑斓的世界。作为医院眼科主任,杨金凤从医近20年,帮助上万名眼疾患者重启光明,特别是在全县轰轰烈烈开展的脱贫攻坚“光明扶贫”工程中,她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汗水诠释了“光明使者”这个神圣的称号。
通讯员:曹栋
新媒体编辑:贾丽娟
赤峰日报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使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