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
子
风
采
作为自治区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国贫县,林西县坚决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打好脱贫攻坚持久战,巩固脱贫成果、加快致富步伐、提高发展能力,让农民群众早日实现“小康梦”。
今年55岁的谷金兰家住大营子乡老君沟村,老伴半身不遂,儿子外出打工留下两个年幼的孙子,一家老小住在四十年前盖的土房里度日,去年10月,她们一家和村里其他户村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圆梦新村的幸福互助院。
谷金兰:(原先)我们那里比较偏僻要是一下雨或一下雪就出不去屋了,交通就更不方便了。整洁温暖的互助院,让谷金兰一家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圆梦新村还配套建设了处设施暖棚,引进北京兴君盛发商贸有限公司发展辣椒产业。林西县大营子乡老君沟村村民谷金兰:把这大棚也租出去,一年块钱,我们这搬下来上大棚里天天干活,一个月多块钱收入,挺好。近两年,林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安置搬迁对象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通过推行“易地搬迁+光伏”“易地搬迁+设施农业”“易地搬迁+产业园区”“易地搬迁+旅游”等模式发展产业,实现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说到产业扶贫,新城子镇双兴村的赵丽杰可是远近闻名的“能人”,今年她又新购置了拖拉机、播种机和覆膜机等农业机械帮助村民耕种,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已经达到了多亩,托管土地多亩。然而8年前她刚嫁到村里时,村里留守的老人们还在用驴、马种地。就用家里仅有的私房钱买了村里第一台小拖拉机,把村里弃耕的亩地全部捡了起来。荣盛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丽杰:我就跟我对象说咱俩一定要种最后通过这台拖拉机当年就给我创收10多万元像这样的专业合作社,林西县已经发展到家,实现了农业集约化生产、机械化运作、集中化经营。8个农牧业主导产业共带动贫困人口户、人实现稳定脱贫,人均增收元以上。产业振兴已成为巩固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除了主导产业,一些富有地域风格的特色产业也成为农民增收的好帮手。在林西县小食品加工集中区,水头众鑫食品有限公司就把传统手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让煎饼生产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现在,水头村打造的“金边堡城”牌煎饼已经远销全国各地。林西县统部镇水头村党支部书记姜震:下一步,我们准备在村里建一条平米的流水生产线,让水头村贫困户到公司来打工,我们的原材料让更多的农户去种杂粮.提高农户的收入。林西县各级各部门还选派优秀党员干部人组成工作队,分别到个村中开展精准扶贫、基层党组织建设、村级治理工作。同时,对全县户贫困户确定了帮扶责任人,使贫困群众有了脱贫致富的“指导员”。林西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赵光明: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积极加入产业扶贫项目。增加内生动力。进一步完善企业和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以巩固提升来促进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记者/李婥孙文丽(林)
编辑/姚威仰
看赤峰新闻——知身边大事
播出时间
每天19:35(首播)
每天22:00(重播)
次日7:15(重播)
次日12:00(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