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进士、举人?
进士和举人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的称呼,原意为举到之人,为应举者的通称。应考者考中称举子,俗称举人。考中举人叫举子登科,举子登科可授官,也就是有了做官的资格。举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相当于现在参加全省统考的大学生。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中央考试者,也就是在举人的基础上再参加全国考试,考取后称谓进士,即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或博士生。这种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到光绪三十一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了年。
清代共有多少进士?举人?清历经十二帝计年,全国开科约次,每次考中者大约左右,这样清进士大概有人,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大约开科80到90次,每次考中者大约0人到人,这样清举人人数达到20万到30万。
赤峰地区清中期才得到开发,经济文化都很落后,故考取进士和举人的不多。据史料记载,赤峰地区清代考取进士的仅有两人,举人三十六人。
进士分别叫张履谦和胡明杰。
张履谦,字六吉,祖籍山东德平(今德州),汉族。雍正二年清廷开始推行借地养民政策,张履谦的高祖张景实于嘉庆十二年逃荒来到敖汉敖吉山弯子。张景实原本有两个儿子,不幸的是逃荒时丢了一个,另一个取名为张儒林,张儒林生三子,长子张殿公,次子张殿臣,三子张殿忠。张殿忠生一子,叫张文瓘。张家到了张文瓘这辈已经有了一些家产,于是张文瓘请了私塾先生教儿子张履谦读书。年,张履谦十九岁,已是儒雅学富五车的青年才俊,这一年他结了婚,婚后,张履谦并没与参加家族的产业,仍旧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据说,张履谦结婚前,按当地习俗给姥姥迁坟,迁坟时出了一件奇事,姥姥的下水罐里是满满的清水,里边还有两条活蹦乱跳的金鱼。风水先生说“张家有人要跳龙门了。”果然,光绪二十八年(公元年),张履谦考中了举人。考中举人后,一般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直接当官,二是继续上进,考取进士,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跳龙门”。张履谦选择了第二条路,他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但落榜了。张履谦不甘心就此败下阵来,经深思熟虑后,他来到京城国子监进修,以备再考。恰好这年是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清廷按例增加一次科举考试,这次考试是清廷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与张履谦一起考中进士的有后来成了著名人士的沈钧儒。
张履谦考中进士后的第二年就被派到热河承德衙门任高等审判庭监视推事,从六品。
张履谦在热河承德府衙门为官不久,接到个很棘手的案子:朝阳县民状告周喇嘛涉嫌杀人一案。
原来热河所辖的朝阳地区有一个喇嘛,姓周,是朝阳县西营子偏头营子村人,此人十二岁出家当喇嘛,所以当地人称他为周喇嘛。周喇嘛是一个双面人物,一方面他乐善好施,如道光三年,他自费百金在朝阳县城南修建了一座木桥,后被洪水冲毁,周喇嘛又施千金修了一座石头桥,他还善于施舍穷人,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但另一方面,周喇嘛借着自己的威望和清廷给予蒙古王公及寺庙的特权,肆无忌惮地从百姓哪里搜刮财产,以致身负重案,有十几条命案与他有关。热河府派人明察暗访,基本掌握了周喇嘛犯罪时的人证物证,并迅速逮捕了周喇嘛。此案由张履谦负责审理,按着大清律,张履谦主张要处周喇嘛死刑。周喇嘛家人知道消息后,出十万两白银行贿张履谦,被张履谦断然拒绝。周家人又行贿刑部,刑部一些官员接受了贿赂,给张履谦捎话,让他放过周喇嘛,倔强的张履谦坚持依法严惩。无奈,刑部把张履谦从热河府衙门调离,任京城地方审判庭刑科第一庭推事,同时被封为中宪大夫、通议大夫,中宪大夫相当于现在的法院庭长,通议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审判委员会委员。张履谦调到京城后,仍念念不忘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白癜风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