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巴林左旗林西县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www.zggylt.com/m/

①巴林左旗:贫困妇女彰显巾帼力量

阳春3月,在内蒙古巴林左旗碧流台镇南下段村的制鞋厂一片繁忙。20多名女工正在纳鞋底、上鞋帮、绣鞋样。负责人杜青霞介绍,眼下厂里生产的布鞋十分走俏,这批鞋是给长春的一家企业订制的,企业能这么快复工复产,旗妇联的技能培训功不可没,有了一大批技术熟练的女技工做储备,让企业再也不用为春季“用工难”而发愁了。两年来,巴林左旗妇联共组织笤帚绑扎、布鞋制作、丝网花、中国结编织、蒙古族刺绣等各类妇女技能培训班期,累计培训妇女人,其中贫困妇女多人。

如何让技能培训适合农家女的“口味”?巴林左旗妇联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为了擦亮“中国笤帚苗之乡”的品牌,旗妇联在全旗开展了笤帚绑扎技能培训。年以来,全旗共举办24期培训班,培训妇女人,其中贫困妇女人。林东镇66岁的脱贫户李彩云,在妇联培训班上学会绑扎笤帚后,就开始了居家生产。一把笤帚苗,几根红绳,老人熟练地加穗、绑绳、剁秆、修剪,半个小时就能绑出一把精美的工艺品笤帚。老人一个月下来就能收入多元。如今,通过旗妇联培训,全旗已有多名妇女有了绑扎笤帚的手艺,每人每年收入2.5万多元。

在林东镇上朝村,李翠花和两个姐妹带着口罩,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绑扎笤帚。培训课从上午8点半开到10点半,下午从2点开到4点半。参加培训的妇女不耽误回家做饭,喂养牛羊。妇女们十分珍惜这次免费的培训机会,年轻妈妈在屋里上课,就把孩子放在屋外托人照看。“好多人早来晚走,想多学一会儿,就连下雨雪天,都没有迟到早退的,老师经常被围得不能按时下课!”李翠花说,这个家门口的培训班,不只是教技术,还进行创业引导、科学教子、健康保健、礼仪着装等培训,既学了手艺,还提高了妇女们的自身素质。

学了手艺,还得有活干,能赚钱。巴林左旗妇联采取了“企业+基地+嘎查村(社区)”模式,整合全旗巾帼脱贫示范基地,促进基地和企业的对接,共同为企业产品寻找订单。福山社区大多数为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旗妇联通过培训,让多人学会编中国结的手艺。为了把她们编的中国结卖出去,妇联的干部想了个金点子,把小型中国结做为精品笤帚的配件,挂在笤帚上一起销售。妇联帮助社区和笤帚苗企业、合作社对接,召开了社企对接合作共赢推进会,联系了6个以妇女创业为主体的笤帚苗加工企业,以高出市场价回收社区妇女编制的中国结。旗妇联还牵线搭桥,促成了众和手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契丹王朝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合作,让小小的笤帚,有了契丹辽文化的底蕴。

(来源:巴林左旗扶贫办)

②林西县: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奔富路

近年来,林西县十二吐乡依托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小食品加工业的优势,重点发展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把产业作为源头活水,坚持走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群众参与的乡村振兴之路,全乡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村村都有特色产业,户户都有稳定收入,老百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小食品加工业打开就业致富新路。复工复产后,十二吐乡小食品加工基地恢复生产,村民朱红林干劲儿满满,他一早就来到小食品加工基地的生产车间,消毒、换工作服、戴口罩、戴手套,开始对新生产的酱油进行封装,成品酱油运送装车,将在各个超市及食品销售点进行销售。几年前,朱红林靠打零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为生,收入很不稳定,孩子又要上大学,生活的重担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自从来到小食品加工基地务工,朱红林甩掉了“穷帽子”。年,他的务工收入达5万元,预计今年收入还会继续增加,致富道路越走越稳,朱红林过上了足不出乡就能就业的好日子。

主导产业铺设就业“快速路”。朱凤祥一家是林西县十二吐乡十二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瘫在炕上需要人照料,朱凤祥一直为生计发愁:不打工赚钱,就难以改变现状,而在家门口,又找不到有稳定收入的工作。自林西县十二吐乡大力实施设施农业以来,朱凤祥成为达康产业园区员工,经短暂培训,他在一家西红柿种植大户家务工,一个月最多可拿到余元,朱凤祥喜上眉梢,生活有了盼头和劲头。像朱凤祥这样的贫困户,在达康产业园区就业的有人,其中建档立卡户人,十二吐乡以达康产业园区为基础,通过园区产业化和农民职业化,鼓起了贫困群众的“钱袋子”。

特殊群体“上岗”加速奔小康。作为母亲,刘桂荣从没想过自己患尿毒症的儿子周二虎也能靠技术赚钱。自周二虎26岁患上了尿毒症,十年里,高额的透析费用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为照顾儿子,刘桂荣也无法出去务工,全家人仅靠几亩大田和低保生活。“移民+产业”扶贫政策的实施,让刘桂荣一家燃起了希望,他们搬进了达康产业园区移民新区。通过产业园区技术员老师的指导和努力学习,周二虎掌握了一些西红柿种植技术。如今,周二虎不但自己能从事简单的劳作,还当起了父母和邻居的技术员,在从事西红柿种植的第一季,周二虎一家就有了2万多元的收入。有了在“家门口”的事业,刘桂荣也从照料周二虎的家务中脱身,参与到农事劳作中去,这个家庭已经实现了稳定脱贫。

(来源:林西县扶贫办)

③中和西镇:“多帮一”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记者从自治区扶贫办获悉,近日,鄂尔多斯达拉特旗中和西镇翻身村村委会大大院里异常热闹。停在院里的三轮车里,6只体格肥壮的羊格外显眼。原来这是翻身村中和西镇正在进行中。

据了解,为了帮扶已脱贫但生活还不富裕、仍在享受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该村致富带头人、稳定脱贫户众筹的6只羊被送到贫困户家中,支持鼓励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确保他们脱贫奔小康。

像这样的“多帮一”活动,已经在中和西镇广泛开展。据了解,该镇号召全镇每个嘎查村的种养殖大户、党员户、稳定脱贫户组成“多帮一”众筹扶贫小组,开展社会扶贫。“多帮一”即村中的种养殖大户、老党员、稳定脱贫户等,帮助村中1户已脱贫但生活还不富裕仍在享受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防止他们返贫。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原创记者:韩雪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zx.com/lxxjd/107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