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
独
帝
师
蔡
新
蔡新
(公元年-年)
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散文欣赏
慎独帝师蔡新
林跃奇
我与蔡新的相识是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参观蔡新纪念馆,看到了一馆蔡新故事的介绍。于是我产生了写《两帝师》的想法。就这样,蔡新与他的叔叔帝师蔡世远一样,成了我长篇小说《两帝师》的主角,这两位漳浦县历史名人,因《两帝师》的出版,红遍了大江南北。他的故居因而也成了廉政教育基地。
蔡新(—),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漳浦县下布(福建省漳浦县大南坂镇下楼村林西墘)人。蔡新历任礼、工、刑、兵、吏五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管国子监事务,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上书房总师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之一。是嘉庆皇帝的老师之一。
蔡新在漳浦的史迹有蔡新纪念馆,蔡新相府,蔡新故居,永清堡。蔡新就存活于这些古迹之中。透过这些古迹,我们看到了蔡新的生长,看到他风风雨雨的人生轨迹。蔡新3岁时,父亲因病而亡。稍长,每日与兄长蔡溎帮助寡母林氏耕作,采薪度日。他从小立下志愿,要和堂叔父蔡世远一样,当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他边读书边帮母亲干活,经常到清泉岩上砍柴、读书。后来,入堂叔蔡世远的义学堂读书。蔡新聪明睿智,在叔父的资助和指点下,潜心学习儒学,他特别喜欢儒家性理天命学说。18岁时,蔡新到漳州应童子试(院试),名列第二,得到官浔太学生何鸣玉赞赏,何鸣玉邀请他到官浔设馆教书。蔡新征得母亲林氏同意,于雍正七年()在官浔设馆教书,太学生何鸣玉将长女许配给蔡新为妻。蔡新30岁时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当时,乾隆皇帝命史馆官员每日呈进经史讲义,各抒己见,以考察他们学问根底的深浅。蔡新呈进讲义数十篇,深得赞许。乾隆因蔡新学识渊博,让其入值上书房,侍读皇子。
“红溪惨案” 这件事对蔡新影响很大,使蔡新得到了朝廷的信任。乾隆五年(),噶喇吧(今属印度尼西亚)发生荷兰殖民者屠杀华侨的惨案,史称“红溪惨案”。翌年,福建巡抚奏闻于朝,并请“禁止南洋商贩”以困之,朝廷大臣意见不一。内阁大学士方苞知道蔡新生长于闽南,且有经济策略,就写信征求在漳浦省亲的蔡新意见。蔡新先后走访了福建省漳州月港、旧镇港,泉州港、福州港、以及广东的一些港口,了解到很多实情,他根据实情给方苞回信,信中他认为:禁止通商有弊无利,只能引起沿海民众大量财物损失和闽粤两省财源困乏,不利与台湾等地的交通。因而主张“静加查察”,若噶喇吧继续迫害中国商人,那也只禁止与噶喇吧通商,其余南洋诸国“听从民便”。方苞接受蔡新的意见,并向朝廷建议,遂得以实施,使得沿海各省的海外通商得以继续发展。可以说,蔡新以实践的经验,实事求是地提意见,为国家对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使得方苞和乾隆皇帝看到了蔡新的才能。
乾隆二十二年()秋,蔡新因母亲年老,患眼疾,乞请归养。归家后,接圣谕,命令他为上书房总师傅。蔡新上疏辞谢,请求留家奉养母亲。又接乾隆皇帝亲笔谕示:“非命汝即来供职,待日后耳”。自此,蔡新在家侍奉母亲十年,直至母亲林氏与兄长蔡溎去世后才复出。家居期间,清泉岩留下了大量与蔡新有关的墨迹,比如“蟠桃坞”,乾隆题字“觉岸”等等,成为研究蔡新不可缺少的珍贵文物。
乾隆三十四年(),南缅猛蛟、猛拱土司叛变,出兵侵犯云南、贵州边陲。朝廷命云南总督傅恒为平缅主帅,出兵不久,军队在新街、老官屯据点受到阻击,副将阿里衮中毒箭身亡,朝廷对此一筹莫展。乾隆想到蔡新,遂迁蔡新为兵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协助平缅事宜,蔡新分析了清军的情况,向乾隆皇帝提出分兵夹击的策略,乾隆同意,下旨让傅恒依蔡新之计行事,清军两路夹击,遂平定了南缅之乱。乾隆大喜,赐蔡新“紫禁城骑马”。
蔡新在乾隆三十八年()调任礼部尚书。并照顾在澄怀园办事,吃住在澄怀园,蔡新教皇子们读书,办朝政两不误。这时期,十五皇子颙琰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蔡新尽其所有教授颙琰,把他叔父蔡世远的慎独等儒家思想传授给颙琰,使颙琰有了诚信为君,胸怀坦荡等美德。蔡新时时提醒颙琰要慎独处事,使他平安避过了宫廷争位斗争。乾隆皇帝知道他精通数学,懂得应用勾股弦原理进行开方的方法,命皇子于课余时间向蔡新学习数学。有一天,乾隆皇帝问蔡新:“阿哥(皇子)学算法,哪个学得好。”蔡新婉转地回答:“诸位阿哥天资都很聪明敏慧,学习日有进步,只是数学属课余兴趣,有不感兴趣的,只好由他去了”。乾隆皇帝听了,认为蔡新因材施教,是合乎情理的。
乾隆四十一年(),大小金川叛乱,朝廷平叛不顺,花费了大量的钱财,乾隆皇帝想到69岁的蔡新,再迁蔡新为兵部尚书,协理平叛大小金川,蔡新出奇招,他要阿桂学诸葛亮七擒孟获,以德感化降服土司、头人。乾隆下旨让阿桂采纳蔡新战抚兼用,以德感化之策略,阿桂照办。清军终于平定了大小金川叛乱,乾隆皇帝让蔡新起草《平定金川敕书》,让四川总督将此书于金川勒碑铭文,以载平川伟绩。蔡新又提出“迁民屯田”的安抚政策,乾隆采纳,遂使大小金川得以安定。乾隆心中多年的难解之愁解除了,大喜,手书“武库耆英”匾额赠予蔡新,并赐梵铜无量寿佛,红绒结顶冠,皮裹补褂蟒袍,朝珠,如意荷包等物品给蔡新。乾隆四十五年(),蔡新转为吏部尚书兼国子监事务,授协办大学士。
蔡新值得一说再说的是他担任《四库全书》修撰馆正总裁之一。乾隆四十六年十月(),蔡新兼任《四库全书》修撰馆正总裁之一,排名第十四名,因许多正总裁只是挂名,而负实际工作的大臣又接二连三地死去,工作陷入停顿状态,乾隆下旨着派诸皇子与总师傅蔡新为总裁,蔡新负起总裁的主要责任,蔡新对入选作品精中挑精,好中选好。他特别重视医学知识的收集,选用了很多医学专著和民间秘方。
《四库全书》纂修完成,乾隆四十七年()五月,蔡新作了《御制文渊、文源、文津、文溯四阁记恭跋》。因蔡新在修《四库全书》中的巨大贡献,乾隆皇帝赐蔡新“黄扉宿彦”匾额。蔡新请假回乡修墓,乾隆准假一年,不必开缺。乾隆四十八年()六月,蔡新假满抵京。七月,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蔡新以德选才,以孝选才,公正廉明,为朝廷选拔了很多人才。
蔡新78岁时在京城出席千叟宴,朝廷大臣中以蔡新年龄最高。二月,皇帝按例亲到辟雍(太学)讲学,蔡新以大学士统领国子监,坐讲《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众讲官依次讲授。乾隆御制《辟雍诗》中有句“蔡新或备伯兄行”,并自注“若今之群臣,孰可当三老五更之席者,独大学士蔡新长予四岁,或可居兄事之列”。礼毕后,蔡新面恳乞休。乾隆允许以原官致仕,加授太子太师,御制诗章以宠其行,诗中有“不忍言留合令归,及归临别又依依”之句。并令驿站车马送回漳浦,沿途所经地方官在20里以内照料护行,在朝同僚、门生及部属也都赋诗,为他送行。
乾隆皇帝临行前,询问蔡新,爱卿走后,谁能接任吏部尚书之职,蔡新推荐刘墉与纪晓岚。乾隆又对蔡新说:你带上颙琰,到闽南去游历游历,熟悉熟悉一下民风。蔡新应答,遂带上颙琰回福建。颙琰到漳州,民间留下了很多皇帝到漳州的传奇故事。
蔡新90岁。嘉庆皇帝特御书“绿野恒春”匾额赐给蔡新,并赐蔡新儿子蔡本俊内阁中书,为蔡新祝寿。蔡新门生,协办大学士纪昀(纪晓岚)牵头,在朝中为蔡新和诗祝寿,朝中王公大臣等三百多人,为蔡新写贺诗首,有成亲王、仪亲王、庆郡王、荣郡王、定亲王、东阁大学士王杰,大学士朱珪,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不娶和珅女为妻的内阁大学士英和等人。现留存下来的有其子蔡本俊编辑的《延禧堂寿言》一书,详细地记载了贺寿之言。
嘉庆四年()正月,乾隆皇帝驾崩,蔡新北上祭祀,至福州因病不能进京,得朝廷恩准回乡。农历12月27日,蔡新在家中逝世,享年93岁。嘉庆皇帝接到了老师蔡新去世的消息,不由拭泪,他急下诏:原任大学士蔡新,人品端正,学问深醇,久任纶扉,兼辖部务,俱能恪恭奉职。而在尚书房行走,年份最久,朕及诸昆弟俱经其授读,懋著慎勤。着加恩晋赠太傅,并著福建巡抚汪志伊前往漳浦代为奠酒,以示眷念旧臣至意,择其有出息者二人,送部引见。赐祭葬,谥文恭缉斋蔡先生,累封元配一品夫人勤慈何夫人佳城。钦此!
蔡新在朝为官,他长期辅佐乾隆皇帝,二度为兵部尚书。他忠君爱国、清正廉洁;人品端正、学问深醇、尊师重教、淡泊名利、乐施善举,至善至孝、宽宏大度,诚信待人。著作有《缉斋文集》、《缉斋诗稿》,十一皇子永瑆,大学士朱珪为其作序。
作者简介
林跃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漳浦道周中学高中语文教师,漳州市首届骨干教师,福建省推进性骨干教师,漳浦县首届优秀人才。先后在中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海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多万字。有多篇小说被选刊选载,译成英文,个人创作事迹入选《中国小说家大辞典》《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家自传》《新编中国小小说选》(英文版)等。已出版小小说集《特别的一年》、《红玫瑰的童话》(繁简版)《向南飞》,长篇历史小说《两帝师》(被央广改编为讲古)。长篇历史小说《黄道周》(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年全国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推介书目”),长篇儿童小说《躲进妈妈心里》(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品、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奖、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入围作品)《少年黄道周》(入选年漳州市“暑假读一本好书”推荐书目”年成都文学院优秀创作成果)《飞吧,高跷》(入选年漳州市“暑假读一本好书”推荐书目,年福建省优秀出版项目,教育部“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曾获全国、省、市文学奖项数十种。
请扫描